觀點人民幣

彈性匯率應對經濟下行

FT中文網財經評論員徐瑾:增加人民幣彈性,不僅暗合金融改革路線演進,亦可視爲對實體經濟下行的回應,也是讓整個市場生態逐步相信人民幣可接近均衡匯率。

人民幣再成中外焦點。

中國央行宣佈從4月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佈的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下百分之一的幅度內浮動。外匯指定銀行爲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1%擴大至2%。

距離上一次人民幣波動幅度調整,也就是2007年5月,時間已經接近5年,而人民幣匯率改革呼聲頗高,外界一直期盼突破;同時,本次調整增加幅度從上次的千分之二增加到千分之五,這一積極信號超出市場預期,不少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幣步入雙向浮動時代,雖然這一標題過去幾年已經多次佔據新聞頭條。

您已閱讀26%(314字),剩餘74%(8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