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經濟觀察者

人民幣將真正「雙向波動」

澳新銀行劉利剛:人民幣單邊升值趨勢可能已基本結束,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雙向波動增強將是平常事件,中國匯率改革又向最終的浮動匯率目標邁進一步。

【編者按】伴隨著中國經濟成長,人民幣也日漸成爲重要貨幣,圍繞人民幣的諸多問題,也與匯率改革、資本賬戶開放甚至經濟轉型路徑等問題相關,FT中文網近期也會推出相關專題,就人民幣擴大交易區間、國際化、匯率形成機制、是否到達均衡匯率等問題展開討論,以饗讀者,敬請關注。

中國央行4月14日早間宣佈加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波動區間,從4月16日起執行。通知稱,自2012年4月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0.5%擴大至1%,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佈的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下1%的幅度內浮動。外匯指定銀行爲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1%擴大至2%。

由於近期人民幣中間價變得更加波動,同時可預測性大大降低,中國央行擴大人民幣交易波動區間的舉動,事實上已被市場廣泛預期。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指出,由於中國官方開始逐步推進資本賬戶開放的進程,這意味著如果中國央行希望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那麼必需允許人民幣匯率更加浮動,這也就是一般而言的「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理論」(Theory of Impossible Trinity)。

您已閱讀31%(516字),剩餘69%(11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