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

Lex專欄:油價下跌又如何?

油價若進一步下跌,其好處未必像人們所希望的那麼大:對美國經濟成長的提振作用有限,對歐元區這樣的經濟體更是起不到多大助益。但對股市和債市來說是利好。

需要多少位石油行業權威,才能形成市場見頂的判斷?目前已有三個說話了。沙烏地石油部長阿里•納伊米(Ali Naimi)認爲,油價處於120美元是「不合理的」,因爲人們對供應的擔憂過度。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稱,供應約束正在緩解。昨日,國際能源署(IEA)稱,石油市場基本面正在發生變化,供應超過需求,不過這一轉變尚未體現到價格上來。當然,伊朗發動錯誤行動,這種新興共識也尚未形成定論。但如果這些權威看法是正確的將會怎樣呢?

油價今年達到的峯值是每桶128美元,截至目前,油價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約13%。這主要是因爲市場對伊朗在荷莫茲海峽的舉動感到擔憂,全球五分之一的石油供應要經過這條海峽。還有些人歸咎於定量寬鬆政策——這一政策要麼通過經濟刺激,要麼通過刺激對投機資產的需求來起到作用。後一種原因很難證明,不過最近隨著美國出臺進一步定量寬鬆政策的討論有所消退,油價有所下跌。

問題是,油價進一步下跌未必能帶來很多人所期望的好處。處於高位且不斷上漲的油價會影響經濟成長,但影響不會很大。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原油價格每上漲10%,會使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速下滑0.25至0.5個百分點。但美國經濟今年有望成長2%至2.5%,因此這種下滑幅度是在誤差範圍之內的。油價下跌也不太可能對歐元區這樣的經濟體起到多大幫助。除了油價因素,歐元區成長乏力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您已閱讀81%(596字),剩餘19%(1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