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

爲何要善待他人?

想受到怎樣的對待就怎樣對待別人,但不要把人性想得過於美好。對別人友善不一定能獲得同樣友善的對待。

精神科醫師

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在《沉思錄》(Meditations)中寫下這樣自我勸勉的話:「一日之始就對自己說:我將遇見好管閒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傲慢的人、欺詐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們染有這些品性是因爲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這是奧勒留用以塑造理性人生態度的方式之一。但即便斯多葛主義不是你的菜,它也可能成爲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方式。對他人——無論是同事、商店老闆還是愛人——保持較低的期望,當他們表現得自私、粗魯、不體貼、有失公道或不忠時,我們也不會太過失望。如果我們發覺自己在怪某人不夠理解或關心我們,我們就可以提醒自己,人往往是這樣的,要怪只能怪自己期望過高。

您已閱讀22%(304字),剩餘78%(10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