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金融數據

A guiding light is needed to cut through the fog of financial data
撥開金融數據迷霧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現代金融的某些領域極不透明,比如回購市場和信用衍生品。許多金融從業者似乎不願吹散籠罩在這些領域上的數據迷霧。

If Greece were to descend into disorderly default, how big would the financial hit be? That question has been stirring up intense debate in the markets; and, of course, among regulators too. With negotiations about Greek debt having dominated the headlines, it has been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what if” scenarios.

如果希臘陷入無序違約,會造成多大的金融衝擊?這個問題已在市場上引起熱議,當然,也引起各國監管機構的大討論。在希臘債務問題談判佔據媒體頭條之際,瞭解各種「可能」情形的確很重要。

您已閱讀6%(405字),剩餘94%(63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