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國際援助

Mind the gap year
學生志願者利人利己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25年前,我未曾想到慈善援助會出現「逆向創新」,但它反映出了時代的變化。隨著學生志願者的發展,相關經驗和技術也有機會回到本土。

Twenty-five years ago, I embarked on an intense journey in Pakistan. I had just finished school in Britain, and decided to take a gap year before university, volunteering on an aid project. So I travelled to a remote corner of the Sindh desert, where I worked with a church-linked medical group, before spending time in the north-west of Pakistan, working with children.

25年前,我在巴基斯坦踏上了一段緊張的旅程。那時我剛剛在英國中學畢業,決定在上大學前體驗一次「間隔年」(gap year),爲一個援助項目進行志願者服務。所以我前往巴基斯坦信德省沙漠裏的一處窮鄉僻壤,與一家和教會有聯繫的醫療隊一起工作,之後又花了一些時間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幫助當地兒童。

您已閱讀7%(512字),剩餘93%(63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