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12年兩會

中國醫改要避免「輪迴」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陳秋霖:中國新醫改三年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明確了向健康回歸的改革方向。歐美醫改陷於週期輪迴中,希望中國醫改能避免這一命運。

2003年以來,醫改成爲中國各界關注焦點。歷經五年多的爭論,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出臺,標誌着最新一輪醫改拉開帷幕,至今已近三年。

三年來,中國醫改取得了很多階段性成果,尤其在基本醫療保障的擴大發展和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改革重建上,取得了不小成就。可能因爲中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重要,也可能因爲新醫改和美歐一些國家的新一輪醫改正好同期,具有對比的新意,中國新醫改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2011年10月至12月,摩根銀行、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相繼發佈關於中國醫改進展的評估報告。三個報告從不同角度對中國醫改取得的進展和階段性成果給予了積極評價。在本屆「兩會」上,醫改問題也受到了高度關注。

您已閱讀14%(352字),剩餘86%(21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