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遭遇了嚴厲的政策調控,但是並未妨礙地方政府以地生財的激進步伐。剛剛過去的2011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已經躥升至3.15兆元,而2009年這一數字爲1.59兆,兩年內賣地收入就實現了翻一番,如此高速成長預示著地方政府賣地賺錢的衝動已經瀕臨失控。
若把週期拉長,從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至今的13年,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累計高達12.75兆元,年均1兆的天量土地收入,讓地方政府的日子出奇的美好,同時中國土地市場也快速地實現了資產化和貨幣化。由此,各路利益團體一片和諧——地方官員迷戀土地財政,開發商攫取泡沫紅利,投機人坐享套利差價。
但這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的背後,蘊含著巨大的風險。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的地價都存在著嚴重高估,偏離真實的經濟內在價值,是房價泡沫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同時,土地資產是放在銀行的主要擔保抵押物,土地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勢必會嚴重衝擊銀行體系。
您已閱讀26%(392字),剩餘74%(11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