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

Lex專欄:迎頭趕上的安踏

在中國運動服飾品牌的競爭中,安踏正在迎頭趕上李寧。但競爭也在對安踏造成傷害,它很難長期處於領跑位置。

一場戰爭正在中國的更衣間上演。在這個爲名牌商品(不論是真貨還是假貨)而瘋狂的國度,名牌運動服飾市場的競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直到不久前,李寧(Li Ning)還是國內品牌中的霸主——它是一家由奧運會體操金牌得主李寧成立的同名連鎖企業。現在,競爭對手安踏(Anta)已開始分享李寧的「午餐」。不過,這場戰爭既可以說是爲了成爲市場霸主,也可以說是爲了在一個變化無常的市場中生存下去。

李寧犯了一個錯誤:2010年,由於自信能與耐克(Nike)和Adidas(Adidas)之類的全球大品牌競爭,該公司提高了價格。此舉可能產生了反效果。李寧的股東們已做好心理準備,該公司2011年的銷售額預計下降7%,降至約90億元人民幣。安踏則抓住了這一機會。該公司週一宣佈,其2011年的營業收入成長了五分之一,達到90億元人民幣,淨利潤成長了12%。

這一訊息發佈後,安踏股價仍下跌了3%。這或許是合理的。競爭已開始顯現出它的殺傷力。李寧和安踏不是在與耐克和Adidas競爭,而是在與中國動向(China Dongxiang)、匹克(Peak)和特步(Xtep)這樣的同類公司競爭。另外,中國的非運動時尚品牌已變得越來越便宜、越來越普遍。這使得名牌運動服飾連鎖企業出現了堆積如山的存貨,很難消化掉。安踏去年的平均存貨週轉天數是38天。這個數字比李寧的72天好上許多。但李寧正通過大力打折和理順分銷管道來解決這一問題。

您已閱讀70%(595字),剩餘30%(2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