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通膨是否會捲土重來?

澳新銀行劉利剛:1月份遠高於市場預期的通膨率,意味著通膨因素並未被完全控制,仍有重來風險。貨幣政策取向將保持靈活性,也需在一定程度上鼓勵資本流出。

中國1月CPI數據昨天公佈,這項數據公佈前,市場先前預期即使春節作祟,1月份的通膨率也將出現同比下降,至4%左右的水準。

這樣的預期加上存準率下調的預期,本應該推動境內人民幣市場利率水準出現下滑,然而,在數據公佈前一天,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卻出現了明顯的升高,以當天拍賣的一年期國債爲例,最終中標利率爲2.87%,與上一期的中標利率相比,上升了9個基點,似乎表明市場開始預期隔天公佈的通膨率水準將高於預期。

最終數據顯示,中國1月通膨率同比上升4.5%,高於上個月0.4個百分點,並高於市場預期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央行也從本週開始,重啓正回購操作。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市場對於央行短期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

您已閱讀20%(303字),剩餘80%(11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