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

Lex專欄:上汽如何再接再厲?

上汽在去年取得了很不錯的業績,但投資者卻似乎不滿意,其股價有所下跌。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投資者擔心上汽無法把聯合品牌取得的成功複製到自有品牌上。

世界最大汽車市場上的最大汽車製造商——上汽集團(SAIC Motor)似乎正在取得接連不斷的成功。昨日,佔有中國汽車市場五分之一份額的上汽表示,預計2011年公司淨利潤成長了40%以上,達到約200億元人民幣,整車銷量成長了約六分之一(整個中國市場的整車銷量只成長了5%)。在一個2011年汽車總銷量爲1400萬輛的國家,能取得這樣的業績已經很不錯了。但投資者們卻並不滿意。昨日,上汽股價下跌了3%——儘管它在今年1月截至財報發佈前一天的日子裏累計上漲了9%。

一個重大原因可能是,投資者擔心上汽無力把其與福斯汽車(Volkswagen)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聯合品牌取得的成功複製到自有品牌上。去年,占上汽整車總銷量約三分之二的這些聯合品牌的銷量成長了近五分之一,而榮威(Roewe)等上汽自有品牌的銷量卻與上一年持平。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汽車市場成長正在放緩。儘管中信證券(Citic Securities)預測今年中國汽車銷量將成長約十分之一,但這與2009年近二分之一和2010年三分之一的增幅相比,仍要低得多——針對小型車的臨時稅收優惠是促使那兩年汽車銷量大增的原因之一。今年汽車銷量成長最快的地方,應該是內陸地區交通堵塞不太嚴重的中小城市,但中國本土品牌不太可能成爲最大的受益者。其它本土品牌的銷售狀況也較爲低迷。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高調持股的比亞迪(BYD),去年銷量萎縮近五分之一;未上市的奇瑞(Chery),銷量也萎縮了6%。

您已閱讀82%(676字),剩餘18%(1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