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監管機構要求企業就財務報告作出解釋,大多數企業會馬上照辦,至少在表面上會這樣。但中國天宇化纖(Sky Chemical Fibre)的做法則不同。這家公司是一連串財務報告受質疑的海外上市中國企業中的最新一例。本週早些時候,新加坡交易所(SGX)請求法院強制天宇化纖進行特別審計——這是新加坡交易所歷史上頭一次這麼做,不過現在它已撤訴。
新加坡交易所展開這一法律行動本身值得歡迎。該交易所去年11月首次就關聯交易、土地交易和一項金額大得不同尋常的一次性養護成本提出疑問,要求天宇化纖進行特別審計。市值達6400萬美元的天宇化纖宣稱,自己已就這些問題向新加坡交易所做了解釋。但新加坡交易所稱天宇化纖沒有做過解釋。遺憾的是,這不是一起孤立事件。2009年以來,除天宇化纖之外,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企業中共有17家做了特別審計,其中大部分是中國企業。審計人員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新奇的問題。去年,中國合成革高科(Sino Techfibre)稱公司辦公室發生火災,會計記錄大部分被燒燬。兩年前,中國峻煌生化科技(Sun Bio-chem Technology)稱公司卡車被盜,放在卡車裏的會計記錄隨之丟失。
這種理由就像交不出作業的學生在說「作業被狗喫了」,任何膽敢盤算使用這類拙劣藉口的企業,都不該向公衆發售股票。任何證交所都不該容許這樣的企業上市、或繼續掛牌。投資者對此心知肚明。過去6個月裏,新加坡交易所「龍籌股」(S-chips,即在該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股票)成交量同比下降近五分之二,非「龍籌股」成交量的降幅則僅略高於五分之一。「龍籌股」的合計市值也下跌了五分之二以上,是非「龍籌股」市值跌幅的近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