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金融改革事關轉型成敗

FT中文網財經評論員徐瑾:溫家寶八條部署避談利率市場化,首肯民資開放。伴隨著勞動成本上升,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至關重要,改革成敗決定能否避免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元旦一過,儘管空氣仍舊清洌混沌,但市場對於來年卻不乏新鮮期待,1月6日與7日召開的第四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正是如此。

這一會議在中國金融領域地位不菲,每一次都對應著金融業巨大變遷。第一屆會議始於1997年,對應著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可謂內憂外患,也正是那次會議啓動中國銀行業改革大幕,也確立了金融業分業監管原則,證監會與保監會得以成立;第二屆於2002年召開,國有銀行業上市重組得以加速推進,銀監會也應運而生;第三屆則在2007年,其間中國農業銀行與國家開發銀行改制成爲亮點,中投也因外匯投資需要而成立。

也正因此,在近期經濟疲弱、股市低迷境況之下,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頗受矚目。嚴格來說,本次會議應該在2010年召開,卻因種種變局延遲至今,討論議程也幾經變故。從最終出臺8項部署來看,與諸多前瞻有所迥異,不少期待落空。

您已閱讀13%(357字),剩餘87%(24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