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衆心理

從衆行爲源自大腦「愉悅中心」

大腦中的「愉悅中心」使人產生從衆願望。我們有歸屬於某個羣體的願望,並且會產生獲得相應報酬的預期,我們的判斷往往受到這種願望的影響。

大腦的哪一部分強大到能夠壓倒個人思維,使人產生從衆的願望?神經學家認爲,包含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更爲流行的名稱是「愉悅中心」——的神經網路,負責這一功能。它是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的一部分,邊緣系統與恐懼、報酬、懲罰和愉悅等感覺和情緒的產生有關。

巴塞爾大學的(Basel university)的瓦西里•克盧恰廖夫(Vasily Klucharev)和同事們對實驗對象施以刺激,迫使他們改變個人決定,從而與羣體決定一致。實驗者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觀察到了實驗對象伏隔核與控制行爲的後額葉皮層(posterior medial frontal cortex)中的神經活動。

但當他們用一種名爲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的非侵入性過程,暫時阻斷志願者的大腦皮層時,實驗對象不再調整自身行爲來服從羣體行爲。換言之,阻斷大腦特定區域的活動,使實驗對象暫時不受來自社會的影響,從而無法產生從衆心理。

您已閱讀45%(444字),剩餘55%(5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