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印尼

「印尼夢」的羈絆

FT專欄作家皮林:渣打銀行預測,到2030年,印度有望成爲全球第六大經濟體。但是,印尼還遠遠沒有實現其潛能,尤其是,其基礎設施非常糟糕,讓跨國企業望而卻步。

印尼爲何成長如此緩慢?這個問題似乎很可笑。作爲煤炭、液化天然氣和棕櫚油的大型出口國,印尼經濟繼續以6%的速度成長。該國經濟的動力主要源自於國內需求,因此被列爲在對外部衝擊面前最爲抗跌的經濟體之一。印尼財政看上去也非常穩固。印尼的預算近乎平衡、通膨處於低位、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僅爲25%——如果擁有這樣的數字,希臘統計學家根本用不著撒謊。

另外,未來看上去更爲光明。在東南亞經濟體中,印尼是唯一一個經合組織(OECD)預測未來5年增速將超過上一個5年的國家,每年將達到6.6%。印尼看似不可阻擋的成長受到了有利的人口統計學狀況的推動,在一個擁有2.40億人口的國家,這是一個強有力的因素。據此推算,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預測,到2030年,印尼將成爲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超過德國或英國,位居中國、美國、印度、巴西和日本之後。

然而,印尼還遠遠沒有實現其潛能。從經濟上來講,印尼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那麼,2010年,爲何印尼的成長速度慢於菲律賓呢?菲律賓經常被視爲亞洲經濟中「閣樓上的瘋女人」(the mad lady in the attic)。

您已閱讀28%(496字),剩餘72%(13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