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中國基礎設施投資過度?

巴克萊資本中國經濟學家常健:基礎設施不僅僅指鐵路、公路和港口。中國急需在改善醫療、社會福利、文化和娛樂設施方面加大「軟」基礎設施投資。

沒有人影的城鎮,空空蕩蕩的機場,不知通向何處的高速公路……這些令人震撼的報導往往會讓人們不禁擔憂起中國的投資泡沫、不良貸款/地方政府債務、以及醞釀中的銀行業或主權債務危機。

沒有人否認其中一些擔憂是合理的。在我看來,中國政府爲應對金融危機而迅速出臺的4兆元人民幣的大規模投資支出計劃、以及地方政府通過各種投資工具累積的鉅額債務,已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或者說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公共投資所固有的浪費、效率低下和資源配置不當。

另一方面,光看某一城市或地區不可能窺得中國的全貌。中國是一個快速發展中的國家,幅員遼闊,各地區的發展差異極大。過去十年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無疑改善了商業投資環境,提高了國家競爭力。公平而言,如果未建成如此水準的基礎設施,中國不會像現在這樣成爲世界工廠,也不會持續位居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目的地前列。

您已閱讀29%(362字),剩餘71%(8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