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哈維爾

標語腐蝕人心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標語的真實意義與其字面意義無關。哈維爾曾把標語解讀爲恐懼驅使下的服從。歐威爾認爲,標語不僅腐蝕語言,還腐蝕社會本身。

瓦茨拉夫•哈維爾(Václav Havel),捷克斯洛伐克後共產黨時代第一任、也是唯一的一任總統,不久前去世。在他那篇著名的宣揚異見的文章《無權力者的權力》(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中,核心人物蔬果店老闆在商店櫥窗上貼了一幅標語:「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而哈維爾問了一個貌似簡單的問題:他貼標語的目的何在?

激勵店主貼標語的,並非渴望抒發他對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熱情。他的上司也不會受到這種渴望的推動。在標語出現的國家,威權體制的領導者也知道,全世界無產者真的聯合起來以後,他們在臺上將撐不了多久。實際上,看到這幅標語的所有人,可能都不會深究其實質意義。

標語的真實意義與其字面意義無關。店主貼那條標語,是爲了表示服從,避免麻煩。哈維爾把標語解讀爲:「我很害怕,因此不加質疑地服從。」近來在表面上對金正日之死悲痛欲絕的北韓人,內心的意思也大致如此。然而,正如哈維爾所觀察到的,人們極其不願把這個意思赤裸裸地寫在標語裏。即便是在集權國家,人們也想保留一些尊嚴。

您已閱讀30%(444字),剩餘70%(10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凱

約翰•凱(John Kay)從1995年開始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經濟和商業的專欄。他曾經任教於倫敦商學院和牛津大學。目前他在倫敦經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有著非常輝煌的從商經歷,曾經創辦和壯大了一家諮詢公司,然後將其轉售。約翰•凱著述甚豐,其中包括《企業成功的基礎》(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 1993)、《市場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 2003)和近期的《金融投資指南》(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or normally intelligent people who are not in the industry)。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