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能源

Lex專欄:敵意收購登陸中國

新奧能源和中石化聯合向中國燃氣發出收購要約,頗不尋常。雖然中國企業有敵意收購海外公司的先例,但中國上市公司企圖敵意收購國內同行還是第一次。

上週在香港發生了件不尋常的事。兩家中國上市公司宣佈有意收購另一家中國上市公司,而事先並未通知其目標企業。雙方在公開場合都避免使用「敵意」這個字眼。但出價的財團與目標方都已聘請了西方公關公司,並用「令人信服」和「機會主義」之類言語針鋒相對。沒錯:敵意收購已登陸中國。

當然,這也是有一些中國特色的。新奧能源(ENN)和中石化(Sinopec)需要首先得到中國商業部的首肯,才能聯合向中國燃氣(CG)發出收購要約,擬購入後者至少50.1%股份。但一旦獲批後,中國最大的燃氣分銷商之一(在亞洲最大精煉商的協助下)收購國內同行的交易計劃,將會像其它地方的收購戰一樣進行。ENN的資產回報率幾乎是CG的兩倍,這對股東來說可能很有說服力,即它的管理層可以實現更大回報。但CG可能會反駁,收購方在其表現疲軟時刻發起收購,溢價僅達25%。自一年前CG兩名高階主管因涉嫌挪用公款而被深圳警方帶走以來,該公司股價一直落後於ENN約三分之一。

這一「可能及具先決條件收購要約」尚不會打開任何閘門。CG的流通股比例高達56%,還有一些持少數股份的戰略投資者,這使其在政府和家族控股企業主導的股市中成爲一個特例。但不管如何,這都將是個耐人尋味的測試案例。中國企業有敵意收購海外公司的先例,但針對本國企業還從來沒有過。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6年前掌舵中海油(CNOOC)時,沒能成功拿下美國優尼科(Unocal),這一次他不會希望再次錯過。

您已閱讀94%(601字),剩餘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