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30日起,人民幣連續下跌了6個交易日(本文英文版發表時間爲12月8日——譯者注),關於人民幣匯率水準的爭論再度燃起。市場關注的焦點是:中國政府是否會允許、甚至鼓勵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儘管要求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外交壓力依然很大。
雖然市場的注意力膠著在人民幣匯率水準上,但對中國來說,更重要的是擴大匯率彈性。我之前就談過這一點。而如何找到合適的時機,則是一直以來的難點。人民幣名義匯率按照事先預定好的節奏每年升值3%至6%,這種情況只會鼓勵投機性資本流入。因此,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的增加,熱錢與貿易順差的作用是一樣大的。中國必須設法脫離這種困境。
儘管全球經濟有所惡化,但說起來有點悖理的是,就建設更具彈性的匯率機制而言,當前的形勢卻比一年前更有利。受歐元區危機影響,加之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全球經濟活動放緩的長期化和反覆現在看來可能性很大。鑑於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正處於壓力之下,今年中國貿易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將從前些年的5%至6%左右降至1.5%左右。這一點,加上近期中國政府放寬進口限制的努力,可能使中國的貿易順差很快化爲烏有。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中國3.2兆美元外匯儲備的波動,就將主要受資本流動和匯率水準左右,因爲中國持有的大部分儲備是以美元和歐元計價的資產。
您已閱讀55%(540字),剩餘45%(4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