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

卡麥隆的災難性決定

前英國首相布萊爾辦公室主任鮑爾:滑鐵盧戰後200年,英國爲在歐洲保有領導地位,付出了極大努力。但卡麥隆如今爲了撫慰少數保守黨後座議員,背叛了歷史,犧牲了英國人民的長期利益。

1955年,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問世之初,安東尼•伊登(Anthony Eden)領導的保守黨政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衝動地作出了置身其外的災難性決定。在那之後,英國用了多年時間,拼命想加入其中,卻屢遭拒絕,最後直到1972年才被接納。但那個時候已經太晚了,英國已無法對歐洲的格局產生分毫影響。從那以後,我們始終覺得自己在歐洲內是個身份尷尬的成員。

56年後的今天,又一屆保守黨政府在沒有認真考慮過後果的情況下作出了一個災難性決定:拒不加入一項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決定歐洲發展大勢的條約。我們原本指望另外9個非歐元區國家與我們站在同一陣線上,組成一個類似於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的聯盟。但短短數小時內,這個聯盟就土崩瓦解了。與1955年之後的情形一樣,我們今後將不得不花上幾十年時間,力圖加入那項我們從一開始就應該加入的條約。而歐洲也將失去一支強大的經濟自由主義力量,更難抑制住其它許多成員國的集權主義傾向。

正如我們在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政府中發現的那樣,這種至關重要的決定可能並不起眼,人們並沒有充分完全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上週五發生的事情,將成爲本屆首相任期內的決定性時刻,而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甚至沒有認識到這樣的時刻已經來臨。

您已閱讀29%(533字),剩餘71%(13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