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評級機構

不要干涉評級機構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默克爾對標準普爾的反詰最精闢,「一家評級機構做什麼是它自己的事情。」 政府若對評級機構進行干預,結果往往弊大於利。

儘管幾大評級機構在過去三年裏受到了很多批評——其中的大多數都是合情合理的——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公司中有些人仍保留了幽默感。

在挺過了歐盟委員會(EC)那項不太成熟的提議——不得在「不合適的時候」發佈下調評級的訊息——之後,就在尼古拉•薩科吉(Nicolas Sarkozy)和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發佈德法應對危機的新措施後幾個小時,標準普爾警告可能會調降15個歐元區成員的信用評級。沒有什麼再比這更不合時宜的了。

歐洲的政客和銀行家們非常不悅。盧森堡首相讓-克勞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抱怨道,「這是嚴重的誇大其辭,而且有失公平。」法國央行(Banque de France)行長克里斯蒂安•諾亞(Christian Noyer)表示,「他們的觀察結果與事實背道而馳。」奧地利央行行長愛華德•諾沃特尼(Ewald Nowotny)咆哮道,「這是帶有政治意圖的舉動。」

您已閱讀20%(420字),剩餘80%(16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