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銀行業

Lex_European banks in Asia
Lex專欄:歐洲銀行留下的亞洲機遇


歐洲各銀行正努力趕在明年6月最後期限前將核心一級資本比率提高至9%,他們很有可能放棄亞洲業務。這意味著那些流動性強的跨國銀行有望廉價接手優質資產。

Commerzbank says it will pass up any new lending business that has no link to Germany or Poland; Société Générale says it is reviewing a host of products from acquisition finance to export finance in Asia. No wonder the likes of Japan’s MUFG, ANZ of Australia and DBS of Singapore have been pricking up their ears. One bank’s weakness is another bank’s opportunity.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表示,將拒絕任何與德國或波蘭無關的新貸款業務;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則稱,正在重審一攬子產品,從收購融資,到亞洲的出口信貸。難怪像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澳洲澳新銀行(ANZ)和新加坡星展銀行(DBS)那樣的機構都紛紛豎起了耳朵。一家銀行的弱點就是另一家銀行的機會。

您已閱讀20%(537字),剩餘80%(21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