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德國

德國:獲益多於付出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馬拉貝:德國從歐洲貨幣聯盟中獲益良多:它通過紓困資金和區域內轉移而付出,但通過貿易和貨幣管道而獲益。它應付出更多,挽救歐元。

過去1年半以來,德國已經使盡了一切手段,以減少自己對歐元紓困方案的付出。迄今爲止,德國已迫使那些破產國施行損害它們本國利益的緊縮措施,召來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試圖向中國討錢,還做了一次成功可能性不大又毫無意義的嘗試——提高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FSF)的舉債額度。如今,種種花招均宣告失敗,歐洲瀕臨崩潰的邊緣——連德國自己也遭遇了國債拍賣遇冷的尷尬。德國是時候該做個決定、一次性解決問題了:到底打算爲拯救歐洲出多少錢?

只有拋棄那種盛行於北部國家的偏見,德國才能對以上問題給出一個明智的答案。北部國家普遍認爲,南部外圍國家在一個類似慈善組織的聯盟中佔盡了便宜,根本不值得救。我們很容易看出這種偏見由何而來:的確,希臘人只幹到五十多歲就退休了;他們在預算赤字上做了假;而這些人卻一次又一次要求紓困,真是討人嫌。然而,儘管我們都看過航拍照片中雅典人那些免於交稅的游泳池,但北部國家對這些懶惰的南方人的憎惡有些過頭了。真實情況是,德國從貨幣聯盟中獲益良多。因此,它應當付出更多來拯救這個聯盟。

先從匯率這個簡單問題談起。自2009年以來,從巴西到瑞士,所有穩定而開放的經濟體都遭遇了熱錢流入,導致這些國家的貨幣面臨升值壓力。要不是加入了歐元區,德國貨幣的走勢會與瑞士法郎毫無二致,那樣的話,德國製造業中心地帶的日子就不會像現在這麼好過了。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之間,德國的出口額躍升了18%。合理推算顯示,如果德國沒有加入歐元區,這一數字將僅爲10%。

您已閱讀36%(629字),剩餘64%(11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