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Lex專欄:中國仍在迴避利率改革

中國調整貨幣政策時,最爲信賴的「武器」仍然是存款準備金率,而非利率,貨幣政策仍由貨幣數量,而非貨幣價格來決定。看來回避棘手改革的,並不只有歐洲領導人。

這簡直有點像惡作劇——北京時間週三晚7點03分,中國出人意料地下調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像往常一樣,此舉導致亞洲股市在週四飆升。人們將存款準備金率三年來的首次下調視爲決定性的政策轉變,但這一事實也顯示出,中國在其稱爲優先事項的利率改革方面,出現了多麼嚴重的停滯。

周小川在擔任中國央行(PBoC)行長的九年間,反覆強調渴望朝著利率市場化方向努力。但目前存款利率仍然被設置了「上限」,貸款利率則被設置了「下限」。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個月在其關於中國金融體系穩定性的第一份正式報告中指出的,銀行在「下限」周圍決定貸款利率上,還是享有少量靈活性的。但在過去6年裏,現實中利率的分佈(以1年期基準利率的倍數表示)幾乎沒有改變。實際上,正好以基準利率發放的貸款所佔的比例,在這一期間內上升了大約五分之一。

有保障的息差(自2005年來,存貸息差平均爲324個基點)意味著,商業銀行之間競爭更爲激烈的領域,不在於風險評估能力,而在於對政府有關新貸款發放速度和方向的指令的預判能力。投資者看來對這一點十分了解。從近幾年來市場價格對利率調整可忽略不計的反應來看,市場已經認識到,真正重大的政策轉變仍是通過貸款額度和存款準備金率來體現的。存款準備金率是指商業銀行必須以準備金形式存放在中國央行的那部分存款所佔的比例。

您已閱讀78%(552字),剩餘22%(1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