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公共外交

中國公共外交應國退民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中國公共外交戰略務必「國退民進」,即政府首先需要退一步,頂多提醒每一個公民抱有一顆「自覺」的心,促使民間進一步。

10月下旬的一天,我在東京與母親一起逛街。走累了,想喝點東西,就看看周圍有沒有便利店,找到了7-Eleven。店不大,只有一個年輕的女員工。看到我們走進來,她就開朗、溫柔地用日文說:「您們好,歡迎光臨。」母親從冰櫃裏拿出一瓶紅茶,我到收銀臺點一杯咖啡。女員工面帶笑容,立刻轉身用殺菌的洗手液洗手,然後把煮咖啡用的杯子遞給我(便利店的煮咖啡往往是Self-Service)。 女服務員的態度很和氣,使母親和我很開心。我偶然看到了她的名牌,寫的是「李」,就問她(用日語):「李小姐是從中國哪裏過來的,來日本留學嗎?幾年了?」李小姐用相當流利、標準的日文說:「您好,我是江蘇人,在這裏上大學,來日本已經有4年了。」我好奇地問:「來日之前學過日文嗎?你說得非常好。」她說:「沒有,從零開始的,剛開始學語言,然後上了大學。」

不該打擾她工作,母親和我就告辭了。李小姐還是開朗、溫柔地用日文跟我們說:「謝謝您們,下次光臨。」

離開店後,我對母親說:「媽,中國留學生就是那樣努力的,大多數學生就是像當年我去中國留學時一樣從零開始奮鬥。他們語言良好,也儘量適應日本的風俗習慣,對日本社會發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羣體。我們應該更瞭解那些從異國他鄉來的朋友們的真實狀態和潛在價值。」母親帶著笑容回應說:「我很感動,那麼小的女生在日本努力生活,李小姐的禮儀比日本同年人徹底很多,能看出來每天向前看,積極地過日子,令人敬佩。」

您已閱讀19%(600字),剩餘81%(24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