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或許已經把最大汽車市場的頭銜讓給了中國,但美國人的汽車情結仍然舉世無雙。頑固的高失業率、低迷的消費者信心、甚至高企的汽油價格,都不足以阻擋購買者進入汽車展賣廳的腳步。10月美國汽車銷量創下8個月來的新高,今年迄今的銷量同比上升9%。
汽車製造商——或者至少那些不是來自發生地震的日本的製造商——有理由感到樂觀,因爲這不像那些銷量好得令人起疑的月份,要麼通過促銷掠奪了未來的銷量,要麼是以慘淡的利潤率換取銷量。並且,根據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的數據,銷量主要來自實打實的零售銷售,而不是質量較低的批次銷售。利潤較高的輕型貨車是底特律「三大汽車巨擘」的拳頭產品之一,其市場份額也有所成長,幫助美國汽車製造商實現總體銷量同比成長15%。不過,克萊斯勒(Chrysler)和非日本外國汽車製造商的表現遠遠強於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福特(Ford)。
汽車銷量的這種強勢成長是可持續的麼?經季節性調整後的年銷量爲1330萬輛,仍然遠遠低於信貸寬鬆時期最高達1600-1700萬輛的銷量,只比替換量——也就是使美國汽車整體不再老化的銷量——高大約80萬輛。
您已閱讀68%(494字),剩餘32%(2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