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經濟觀察者

中國地方債走向陽光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上海、浙江、廣東、深圳四地獲准自行發債,有利於拉長地方債務的償還期限,逐步建立地方政府信用體系。

地方債券終於成行!財政部20日發佈訊息稱,經國務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深圳市開展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由於《預演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能舉債,如果試點成功,中國將很可能修改《預演算法》中的相關規定。

由於地方債務在今明兩年存在大規模還本付息的壓力,財政部選擇此時在財政狀況較好的省市進行地方債券發行的試點,可謂意義深遠。

按照審計署的預計,目前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總規模超過10兆元人民幣,筆者的測算顯示,如果多數債務從2009年起借,存續期爲5年,那麼今年和明年的本息償還的總金額均在3兆元左右,這對於每年財政收入大約在8-10兆元左右的地方政府來說,仍然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同時,由於土地拍賣收入出現明顯的下降,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將更加明顯。

您已閱讀16%(330字),剩餘84%(17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