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

警惕技術迷信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傅蔚岡:上海地鐵追尾事故中,人們對信號供應商的責難,或源自深藏於國人內心深處的技術迷信。我認爲,再好的技術也有其應用的環境,否則就會成爲麻煩製造者。

9月27日,上海地鐵10號線發生兩列車追尾事故,訊息一出,舉國譁然。由於地鐵事關普通市民日常出行,公衆自然會對此高度緊張。不過,公衆除了對事故的發生表示驚訝外,還對地鐵運營當局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質疑。有網友很快就在網路上找到了上海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在6年前的講話,在該講話中指出上海地鐵有一整套行車安全管理規範,加上有列車自動控制系統保駕護航,確保不會發生類似泰國的地鐵列車追尾相撞事故。

但是,上海地鐵的行車安全管理規範和自動控制系統並沒有能夠防止地鐵列車相撞事故的發生。早在2011年7月28日晚,上海地鐵10號線就曾經開錯方向,引起輿論譁然。但是此次事故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媒體也就沒有進一步的追究。不過9月27日的地鐵相撞,終於給我們敲了一記醒鍾:原來我們的管理和技術並不是那麼的完美。

如果看看各個城市的地鐵公司對上海10號線相撞的反應,就更有意思了。如地鐵剛剛投入試運營的西安表示,西安地鐵二號線使用的信號系統與上海地鐵所使用的並非一家公司,可以保證地鐵內的列車不會發生相撞事故。成都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作了類似的表示,由於信號提供不是同一家公司,可以確保成都地鐵不會發生相撞事故。

您已閱讀31%(496字),剩餘69%(10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