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

中國鐵路的出路在政企分開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傅蔚岡:解決鐵路問題必須遵循一個原則:政企分開。只有將同一個機構負擔的監管者的職責和企業經營的責任相剝離,鐵路纔會有安全。

溫州「7•23動車相撞事故」發生後,鐵道部成了衆矢之的。鐵路如何在安全和高速之間達到平衡,成爲公衆討論的焦點。儘管這場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但是平心而論,鐵路還是一種較爲安全的交通工具。不發生交通事故只是我們的一個美好的願望,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著一種沒有風險的公共交通。全國每年因爲公路交通而導致的死亡人數數以萬計,鐵路儘管有著各種各樣的毛病,但是與公路相比,它還是一種較爲安全的交通工具。

爲什麼「7•23」事件會造成火車不安全的印象?除了中國鐵道固有的各種問題以外,還存在著一個認知心理學上的原因,那就是「一個引人矚目的事例能夠極大地影響我們的所作所爲,即使這個事例不能揭示出任何統計真實:顯著的、鮮活的實例會使人們對微小的風險做出過度的反應」。生活中與之相匹配的實例是,我們在乘坐飛機時會購買保險,但誰都不願意在乘計程車時購買。

但是,鐵路存在風險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放任鐵路運輸部門的事故發生,甚至可以作爲掩飾的理由。經過十來次的鐵路大提速,火車的速度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但是安全問題卻沒有隨之提高,甚至有所退步。且不說2008年的膠濟鐵路脫軌事件,僅僅今年京滬高鐵開通之後,就發生了近十起大面積晚點,讓公衆對中國高鐵產生各種疑惑。而此次的7•23事件,更是讓公衆對鐵路的不信任積聚到了極點?

您已閱讀28%(549字),剩餘72%(13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