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

IMF的兩難困境

IMF面臨一個兩難困境,更深入地捲入到一種最終將發生違約的不可持續的局面中,將破壞IMF的可信性,若停止向希臘提供貸款、加速它的違約也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同。

7月份,原法國財長克莉絲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離開了歐元區政策制定層,就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她算是離開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火災現場」,轉到了一個暫時安全、但可能很快就要被燒到的地方。

自1946年開始運作以來,IMF的總裁一職一直由歐洲人霸佔,拉加德是繼承該職的最新寵兒。上一任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在紐約市受到性侵犯起訴(後被撤銷)後離職——這起備受矚目的事件對IMF造成的不良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散。

上週在華盛頓召開年會的IMF,是整出大戲的主角之一。這出大戲雖然包含若干滑稽可笑的片段,但最終卻可能以悲劇收場。在西歐、特別是在希臘上演的主權債務危機,令全球金融市場陷入風雨飄搖,新一輪全球性衰退隱隱迫近。

您已閱讀9%(353字),剩餘91%(35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