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鑽進紅色重慶的藝術楔子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洪峯剛剛退去,山城重慶一隅——黃桷坪501獨立映像藝術空間,一個名爲「紅處方」的當代藝術展悄然開幕。在冷雨綿綿的季節,這一抹紅透出異樣的意味。

氣候驟然變冷,飽受酷暑的重慶人有些不知所措。暴雨,洪水,老天爺彷彿在沒完沒了地大鬧天宮。洪峯剛剛退去,山城一隅——黃桷坪501獨立映像藝術空間,一個名爲「紅處方」的當代藝術展悄然開幕。在冷雨綿綿的季節,這一抹紅透出異樣的意味。

參展作品確實很紅,不論是籠罩在版畫家楊宏偉《中國家庭》上的慾望之色,油畫家蘇新平鮮紅的巨手,還是雕塑家馬軍刻在《資本論》封面上的猩紅巨龍,抑或現場藝術家金鋒給予站街女烈士般濃烈的豔紅……不可遏止的紅,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題材更是紅得發燙,只要琢磨一下油畫家張世英和攝影家趙鋼的天安門作品寓意,就會觸摸到這個羣體的內在律動。革命與人性,紅色背景下人的無奈、惶惑及漂移。他們是要呈現這個紅色猛進時代人們的騷動與絕望。紅色,是革命者的希望之色,也同時是被剝奪者的絕望之色。

對「紅處方」這個詞,策展人胡赳赳有個謙虛的解釋,藝術家無法爲社會開藥方,但可以做到「自我拯治」。這能折斷自己翹起來的矛頭嗎?

您已閱讀21%(408字),剩餘79%(15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