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輕視茅盾文學獎的理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茅盾文學獎,用最嚴肅的方式,花費不菲的錢財,評選出一個最平庸的可有可無的結果,這難道不是最滑稽的事情嗎?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五張老面孔的五部不怎麼好看的作品獲獎,全然沒有神祕感,也沒有期待——因爲該獎未能推出一位新作家,也未有一部讓人真正信服的作品,幾乎可稱得上一個最平庸的結果。平心而論,莫言、張煒、劉震雲、畢飛宇、劉醒龍都算得上體制內優秀作家,可以進入獲獎者行列,但你把另一組作家放入這個行列也不會錯,比如:韓少功、李銳、格非、冉平、方方或者李洱、劉亮程、蘇童、韓東、鐵凝。

一個可以任意置換獲獎對象的獎,是可以被人輕蔑的。

即使獲獎作品,其實也大可商榷。比如,莫言因《蛙》而獲獎,但他最受好評的長篇小說是《檀香刑》,最有爭議的是《豐乳肥臀》,此次授獎完全是爲頒獎而頒獎,哪怕他寫出了一部平庸的「計劃生育題材」作品《蛙》。

您已閱讀17%(310字),剩餘83%(15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