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流沙河晚年變身福爾摩斯,意在勘察漢字的奧祕。繼《流沙河認字》之後,新近又出版了《文字偵探——一百個漢字的文化謎底》。
破案,展示的是學養和智慧,有打通文脈的快感,自然也就有了無窮的樂趣。但最重要的在於,詩人渴望寄身之所。他要把自己浸泡在中國文化之海里,那是歸家的感覺:夕陽西下,暮色四合,經年奔波的旅人窺見了自家的炊煙,聽到了親人的呼喚,「感謝古老的漢字,收容無家的遠行客。感謝奇妙的漢字,愉悅避世的夢中人。」序言裏這些動情之語,應是他的真心話。躺在漢字母親懷抱裏的,不只他一個人,書法愛好者,詩詞吟詠者,舉凡中華文化的信奉者,幾乎都有類似的文化戀母情結:漢字可以收留一顆漂泊的靈魂,讓他體會生趣,感受生命的無上愉悅。
有時端詳簡化字,怎麼都覺得那不是字。錢鍾書先生堅持自己的名字用正體字印刷,臺灣作家齊邦媛女士在給大陸三聯版《巨流河》的授權中,堅持用正體字寫自己的名字。「漢字簡化及拼音化是歧途」,「古文今譯是毀滅中華文化的方式」,這是季羨林先生晚年給出的結論,他用正體字印刷五百套自己的全集,希望能全部賣出去。這些都表明,簡化字損害了中國人的文化尊嚴,傷害了文化之根。
您已閱讀15%(486字),剩餘85%(28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