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電影《超級模特兒》的男主角德里克•佐蘭達(Derek Zoolander)所認識到的:「人生中有很多事比好看更加重要。」時尚奢侈品牌普拉達(Prada)的投資者,也許不久會接受類似的思路,該品牌三個月前首次亮相股市,便已成爲投資者的寵兒。
這一義大利時尚品牌的基本成長策略,與近年來許多奢侈品公司所採取的模式類似:打造一個直營店(DOS)網路,減少支付給批發商的營收分成。一大區別是普拉達現在更爲激進,計劃最遲在2014年將直營店數量增加75%。有證據顯示這一計劃已初有成效,今年1月底至7月底,其淨營收成長了約五分之一。但同期庫存也增加了近三分之一。非流動資產,主要是額外的土地和建築,也大幅增加。這一切都對普拉達每歐元資產所產生的銷售額(即資產效率)造成壓力。所謂的「資產週轉」在十二個月內基本持平,令這家總部在米蘭的公司成爲業內最沒看頭的公司之一。
根據經典的杜邦盈利模式,即使資產週轉率持續低迷,普拉達公司也可通過提高利潤或使用財務槓桿,來改善其表現平平的股本回報率。採取後者的可能性目前看來不大:普拉達公司6月份首次公開發行(IPO)向投資者募資2.06億歐元,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爲了減少短期銀行債務,增加現金餘額。至於利潤率,私人銀行貝倫貝格(Berenberg)指出,普拉達來自品牌許可的特許權使用費收入下降,似乎表明這個品牌的魅力不如Calvin Klein或巴寶莉(Burberry)。同時,該公司在廣告方面的低投入看起來也不可持續。總之,不管整體數據有多麼亮麗,本質上它總是缺了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