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礦裏用金絲雀來預警的時代已經過去,礦業股正成爲經濟下滑時工業用大宗商品是否會遭拋售的可靠預兆。不過,雖然倫敦股市的礦業股今年7月和8月遭到猛烈拋售,價格下挫將近25%,但工業用大宗商品的價格卻並未齊刷刷地應聲下跌。由於市場擔憂歐元區和美國經濟放緩,道瓊斯-瑞銀工業金屬指數指數(Dow Jones-UBS industrial metals index)目前處在12個月以來的低位,銅價也處在10個月以來的低位。但鐵礦石和煤炭價格仍保持穩定。現在還不能認爲大宗商品週期已到終點。
幾乎可以肯定,發達經濟體的需求在短期內將較爲低迷。謹慎心理普遍存在,工業企業在夏天過後並未補充庫存。不過中國幾乎沒有顯示出需求顯著放緩的跡象。經濟成長有所減速,從去年第四季度的10%以上降至今年上半年的9%左右,主要原因是政府採取措施限制信貸。然而瑞信(Credit Suisse)指出,經濟放緩的速度本身也在放緩。畢竟,城市化進程仍在飛速地推進。鋼鐵企業必須提高產量,滿足政府住房項目的需求。這意味著,中國對英美資源公司(Anglo American)、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 Tinto)以及淡水河谷(Vale的鐵礦石和煉焦煤有著持續的需求。
然而,這些公司的本益比倍數只是大於5的個位數,這暗示著,金屬價格幾乎可以肯定會進一步下降。它還折射出與基本需求情況的脫節。此外,自上次危機以來,礦業企業開展投資的動機已有所增強:它們的負債減少了,現金流也很穩健。花旗集團(Citigroup)注意到,雖然在2002年到2010年間,整個行業的營業利潤隨著金屬價格的上漲成長了310%,但銷售量成長只貢獻了其中的46%。即使在經歷今年夏天的大幅下跌後,大宗商品價格現在也仍遠高於邊際生產成本。歐洲或許水深火熱,但中國仍然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