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

FT社評:不能對大宗商品壟斷掉以輕心

歐佩克上週未能達成石油增產協議,折射出其內部的分裂。然而,雖說歐佩克目前缺失了共謀能力,但其他大宗商品市場上也相繼出現了非正式、但卻有效的卡特爾聯盟。

沙烏地石油部長阿里•納伊米(Ali Naimi)之所以說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上週召開的會議是有史以來最糟的一次,原因不難看出。歐佩克創立的宗旨是協同限制石油產量,以使價格維持在高位。然而,該卡特爾不僅未能就新產量配額達成共識(這不是第一回),而且,其主要成員國所謀求的是擴大、而非限制生產,只是未獲成功。

在追尋自身的存在意義上的雙重失敗,讓人不由得出這樣的結論:歐佩克的境況不是一般的嚴峻,而是看不到希望。該卡特爾在石油市場上正經歷一個無足輕重的階段。部分原因在於不可調和的政治分歧:沙烏地希望與石油進口大國和睦相處;委內瑞拉和伊朗則必須——至少必須公開地————譴責任何與魔鬼做交易的行爲。但除此之外,該卡特爾缺乏凝聚力也是出於一些更平常的原因。在多數成員國本已開足馬力之際,達成增產協議永無可能;而當各成員國需要儘可能多的「石油美元」來應對膨脹的預算時,減產協議則不可行。

最終,歐佩克只能維持已遭到有能力者違背的配額,這種結果幾乎不可能引起驚慌。市場仍可指望沙烏地動用起其閒置產能,把價格維持在可控範圍內。

您已閱讀52%(461字),剩餘48%(4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