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

惠普應避免「大霹靂」

FT專欄作家加普:惠普一直想變得更像IBM,但其CEO李艾科的舉動卻將惠普推向相反的方向。他應該穩紮穩打,而不是製造一場「大霹靂」。

如果一位執行長(CEO)上任僅9個月,就向股東披露全新戰略,他期待的是熱烈的掌聲,而不是普遍的警告聲與股價大跌20%。

惠普(Hewlett Packard) CEO李艾科(Léo Apotheker)就引起了後一種反應。上週,他在公佈了一個較低盈利預期的同時,宣佈將以極高價格收購英國軟體公司Autonomy,同時分拆惠普龐大的個人電腦(PC)部門。一場失控的分析師電話會議過後,被激怒的惠普股東展示了他們的不滿。

於是,李艾科之後整整一週都在紐約與倫敦奔波,努力爭取投資者與各路媒體的支持(日前還造訪了英國《金融時報》),以修復秩序。但要重塑他的信譽,一點點個人關注是不夠的。

您已閱讀13%(290字),剩餘87%(19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