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魚翅

何必喫魚翅?

FT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魚翅曾是粵菜宴席的必備菜餚,但如今許多人拒絕食用魚翅。在反對喫魚翅的名人中,許多是中國人,比如近期退役的籃球明星姚明。

在恐龍在地球上出現之前兩億年左右,也就是在現代人(Homo sapiens)開始舉辦奢華婚宴之前相當久遠的時候,鯊魚們就已經在海洋中游弋。鯊魚比樹還要古老。它們至少經歷了四次地球物種滅絕,一直活到了今天。

這種古老的食肉動物和當代婚宴之間的聯繫在於,在中國人眼中,請客人喫魚翅羹是慷慨與體面的標誌。由於中國有13億多人口,並且中國人一天比一天富裕,喫魚翅對鯊魚數量可謂影響重大。爲了獲取魚翅,人類每年要捕殺約7000萬條鯊魚。大多數時候,人們在海上用刀把魚鰭割下來,然後便將血淋淋的鯊魚軀幹扔入海里,任由它們死去。

加利福尼亞州立法機構正在討論由民主黨人、美籍華人方文忠(Paul Fong)聯合提議的一項旨在禁止販賣、消費和交易魚翅的議案。夏威夷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已經實施了類似的禁令。加州的魚翅食用量佔到美國魚翅總食用量的85%。州衆議院會議已通過了此項議案,但因擔心法案有歧視美籍華人的嫌疑,州參議院還未對其投票表決。

您已閱讀23%(412字),剩餘77%(14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魚翅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