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

分析:卡特彼勒獲益於中國成長

全球最大的掘土設備生產商卡特彼勒佔有中國市場大約7%的份額,近幾年把重心越來越多地放在中國,去年甚至採取了在香港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這一不同尋常的舉措。

1994年,全球最大的掘土設備生產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合資企業,那時的中國以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衡量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遍佈北京和上海街道的是自行車而不是汽車。

時間快進到今天,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機械設備市場,佔卡特彼勒年收入的9%。

在許多國際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市場掙扎的同時,卡特彼勒迄今爲止卻相對成功地保持著對中國高階機械設備市場的把持。最近有一系列跨國公司高調撤出中國,比如美泰公司(Mattel)關閉了在上海的芭比(Barbie)旗艦店,百思買(Best Buy)和家得寶(Home Depot)也關閉了店鋪。

您已閱讀17%(281字),剩餘83%(13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