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Lex專欄:中國信貸盛宴結束了

過去兩年,貸款成長分別高出名義國內生產毛額增幅27和9個百分點,但今年迄今只是與GDP成長保持同步。中國銀監會甚至已開始擔心中小企業缺乏信貸的風險。

中國的信貸盛宴真的結束了。在2009年和2010年,貸款成長分別高出名義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27和9個百分點,但今年迄今貸款成長只是與GDP成長保持同步。與此同時,中國銀監會(CBRC)已開始擔心中小企業缺乏信貸的風險。確實應該這樣。

5月份的新增貸款數據證實了總體收緊趨勢,儘管這是在令人喘不過氣的快速成長之後的收緊:M2廣義貨幣供應量成長15.1%,這是自2008年以來最慢的增速。然而,最能切身感受到信貸緊縮的是中國的中小企業。正如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八年前所指出的(當時他在解釋中國爲什麼寧願不實施巴塞爾協議II的標準,即對面向中小企業的貸款設置較高的風險權重),按照巴塞爾委員會這個瑞士機構對中小企業的定義(銷售額不到5000萬歐元的企業),中國一些大銀行逾90%的放貸對象是中小企業。

近幾個月來,隨著中國各銀行縮小客戶基礎,以達到75%的貸存比上限,很多中小企業被拒之門外。此外,對那些仍能擠進銀行大門的客戶來說,新貸款更加昂貴了:在中國央行以更大幅度上調存款利率(而非貸款利率)來削減儲蓄者的負值實際回報之際,各銀行正尋求保護自己的利潤率,抵消央行不對稱行動的影響。很多傳聞稱,企業沒有資金支付公用事業費賬單,灰色放貸市場利率飆升,以及不受監管的信用合作社倒閉。

您已閱讀80%(540字),剩餘20%(1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