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最初設計規劃的那個歐元區已解體。事實證明,它所基於的原則在與金融危機和財政危機首次交鋒時就敗下陣來。如今它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繼續前進,建立一個更緊密的聯盟,要麼倒退,至少部分解體。這就是目前的危險所在。
歐元區本應是典型金本位制的升級版。擁有外部赤字的國家從國外獲得私人融資。如果這種融資枯竭,經濟活動就會收縮。接著失業將推低薪資和物價,引發「內部貶值」。長期而言,這應會帶來對外支付和財政賬戶的可融資平衡,不過要在經歷多年的痛苦之後。然而,在歐元區,這種借款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銀行流動。當危機到來時,缺乏流動性的銀行業開始崩盤。信貸受限的政府捉襟見肘,甚至毫無辦法來防範這種情況的出現。這就演變成一種服用金融業興奮劑的的金制度本位。
銀行的作用至關重要。當代經濟中,幾乎所有資金都由金融機構的負債構成。例如,在歐元區,流通中貨幣僅佔廣義貨幣(M3)的9%。如果它是一個真正的貨幣聯盟,那麼歐元區任何一家銀行的存款必然應該與該地區其它銀行的存款等值。但如果某個國家的銀行瀕臨破產,會發生什麼情況?答案是,等值推定將不再適用。現在希臘一家銀行的歐元已不再與德國一家銀行的歐元等值。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存在一家銀行發生擠兌的風險,還存在一國銀行體系發生擠兌的風險。美國聯邦政府所阻止的當然就是這種風險。
您已閱讀25%(548字),剩餘75%(16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