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矽谷

別做複製矽谷的夢了

FT撰稿人布勞頓:倫敦總希望建立一個自己的矽谷,可這只是一種癡心妄想。倫敦應培養一種自發的企業文化,在它本已充滿活力的行業頂上建造「尖塔」。

矽谷可謂是資金拮据的政客的樂土。向地裏丟幾顆種子,就可以長出參天大樹來。有時甚至只需一個政治任期,便可能締造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隨著科技的成本逐漸下降、威力逐漸提升,創新的步伐也在加快。英特爾(Intel)和蘋果(Apple)的成長可謂迅速,谷歌(Google)的成長更是快得多,現在又輪到了Facebook。

人們顯然忍不住想複製這一成功。許多地區都已嘗試過:從美國衆多城市和州,到英國劍橋城外的矽沼(Silicon Fen),以及杜拜和莫斯科的新科技園區。倫敦如今在金融城和重煥生機的東區之間建起了「矽盤」(Silicon Roundabout),不斷吸引科技公司和投資的到來。

在上週二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訪問倫敦時,一些英國政府官員也許忍不住強調了這一點。歐巴馬和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都對矽谷創造經濟效益的能力讚歎不已——矽谷在金融體系崩潰之時,仍呈現出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谷歌執行董事長艾立克•史密特(Eric Schmidt)這樣的人讓英美兩國政府找到了共同的目標。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最近就聘請歐巴馬「政府開放計劃」(Open Government Initiative)的負責人貝絲•諾韋克(Beth Noveck)在英國從事同樣的工作。

您已閱讀34%(576字),剩餘66%(11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