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誰在爲中國央行買單?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陳建奇:爲應對外匯儲備的急劇成長,中國央行不得不大規模對沖外匯佔款,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及普通百姓都得爲此付出代價。

今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再創記錄,突破3兆美元大關。中國人民銀行外匯佔款的邊際對沖對壓力越發嚴峻。

在當前匯率「有管理浮動」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的環境下,「雙順差」與外匯佔款猶如兩大枷鎖,制約著中國央行。持續的順差讓央行被迫積累外匯儲備、不斷投放人民幣形成外匯佔款。外匯佔款對沖使得貨幣政策處於被動地位,如此惡性循環何時休止?

外匯佔款對沖壓力持續升溫

您已閱讀7%(172字),剩餘93%(22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