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社交網路公司LinkedIn上週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在市場上引起熱烈反響,上市首日的市值接近公司收入的40倍。但與中國最大社交網路公司人人網(Renren)早些時候的IPO相比,這卻算不了什麼:人人網首日估值接近公司收入的100倍。與此同時,在二級市場上,Facebook及同類股票取得了同樣令人稱奇的市銷率。正如在上一輪網路狂潮中一樣,投資者成了「長期主義(long-termism)」的犧牲品,而這種疾病給資本有效配置帶來的損害程度,和「短期主義(short-termism)」一樣大——儘管這非常有利於投資銀行的利潤。
誠然,把社交網路熱與上一輪網路狂潮相比是不嚴謹的。由於業務的壟斷性特點,能通過IPO上市的社交網路公司不會很多。雖然相關應用仍有發展空間,但如果一個社交網路不那麼受歡迎,那麼它的用戶就不會很多。這意味著,頂級公司和小公司之間的回報差異可能十分懸殊。再加上業務模式的不確定性,以及新技術可能削弱競爭優勢的風險,股票價格可能會極具波動性,而且交易市場的狹窄反過來也會進一步加劇股價的波動性。
這波社交網路IPO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新股東只持有很少一點投票權。實際上,投資者買入的是垃圾股,就像他們在2007年黑石(Blackstone)IPO時的做法一樣——那次IPO標誌着私人股本繁榮的頂峯時期。你可能會問,投資者爲何會如此追捧社交網路?
您已閱讀69%(586字),剩餘31%(2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