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我是書蟲

曼哈頓82街的巴諾書店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因爲巴諾書店的寬厚與慷慨,我對它和整個社區,充滿了愛戀和溫婉。在我拮据的時候,它的書籍沒有拒我於門外。

82街在曼哈頓的地圖中是一個尷尬的位置。往上走,到了96街以上,空氣中都充滿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味道,街上走的人,要麼是滿腹經綸的教授,要麼是青春朝陽的學生;往下走,到了72街以下,就是哥倫比亞環島,百老匯戲劇區,摩根斯坦利大廈,時代廣場,街上游走著各種膚色和口音的旅行者,腰纏萬貫的富翁,華爾街的新貴舊貴,電影戲劇的巨擘大腕。

這一區只是一個居民區,沒有太多的繁雜,沒有太多的喧囂,只有一些不大不小的餐館,一些不新不舊的服裝店,一些不緊不慢的咖啡廳。這一區的居民很煩躁,因爲構成和複雜。佔據多數的似乎是拉丁美洲移民(Hispanics),那些在便利店(Deli)裏送貨的、收銀的、服務的、擺架的,有一批是非法移民;接著是日本人,許多小雜貨店裏,總是日本小老闆們操著他們特有的日式英語口音;還有南韓人,臉上滿是剛從南韓教堂裏走出來的堅毅和信仰。當然,這裏昂貴的連排別墅裏,永遠住著你不知道的真人貴胄。他們很少露面,即使看見了,你也很難認出他們到底曾經有過怎樣的江湖風雲。他們早就已經收山在這裏都市隱居了。

巴諾(Barnes & Noble)書店就在這個居民區的正中央,被便利店、服裝店、鞋店、餐館圍個正著。往東走兩個街口,是哈得遜河綠色路(Hudson River Greenway);往西走三個街口,是中央公園。巴諾書店在紐約起碼有5、6家分店,它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不是最多書的,也不是最少書的。中庸,如果你要把它放在整個紐約書店的格局裏面來說的話。

您已閱讀28%(628字),剩餘72%(16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我是書蟲

連清川,70年代人。曾任南方報業《21世紀環球報導》副主編,其後遊學美國三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和新聞學院訪問學者。後在民營、國營、合資,印刷、電視、網路媒體均有短暫停留。唯好讀書寫字。讀書無挑揀,只要有情趣。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