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書籍

機場書籍代表的「感官愉悅」

讀者陳飛翔:我不是說一個社會不應該提供「速食文化」但也必須提供讓人沉思的空間與書籍,過度的「速食化」與瘋狂的「成功化」都會導致心理上的扭曲。

FT中文網編輯:

讀了《悲情的機場書籍》一文,我覺得作者說的現象在中國一點也不奇怪。悲情也許是我們這個民族從傳統到現代,計劃到市場,專制到民主,束縛到個性等一系列轉型過程中最好的情緒表達,畢竟我們這個民族一直在「夜郎自大」與「小心翼翼」之間晃盪搖擺。

莎翁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但我要說的是,成功纔是中國人的營養品,與書籍無關。如果勉強說與書籍有關,那就是成功學的書籍與我們所提倡的社會標準——成功——有關。正如作者所提到的,在機場書店裏看到的不是成功人士「轟動說教」的書籍,就是以「教你如何詐」爲邏輯主線的書籍,對書寫人類精神文明的精華的經典著作視而不見,這的確是我們中國人最大的「杯具」。

您已閱讀27%(299字),剩餘73%(8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