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車和手機在設計上越來越注重迎合發展中經濟體顧客的偏好。但在央行操作方面,這些更具活力的國家仍屬於不受重視的「窮親戚」。
想一想,如果是中國央行——而非美聯準(Fed)——在設定全球議程,世界的貨幣政策會是什麼樣子。在那種情形下,首要目標將不是幫助一個本已富裕的國家恢復、使其擺脫一場由住房建設和借貸狂潮引起的後遺症,而是壓低大宗商品價格、使其趨近生產成本。當前的大宗商品繁榮增加了中國社會不安定和通膨失控的風險——在中國,食品和燃料開銷幾乎佔消費者支出的一半。
適當收緊的政策——世界各國提高實際利率,也許輔之以針對投機性放貸的遏制措施——將會削弱大宗商品買家的購買力,同時又不至於抑制有益的投資。那將是一大變化。目前,在合計國內生產毛額(GDP)佔世界總量三分之二的多個國家,實際利率均爲負值。
您已閱讀51%(350字),剩餘49%(3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