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孟加拉的啓蒙運動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泰高爾仰慕甘地的非暴力精神,卻並沒有準備接受甘地的抗爭方式。甘地是一個堅定的信徒,泰高爾則天然是懷疑者,警惕一切支配性的、未經反省的力量。

這已不是泰高爾的加爾各答。一八六一年他出生於此時, 這個城市正在張開發現的眼睛,急於建設一切。它既是英國人的城市,也是孟加拉人的城市。在一八五七年印度兵的悲壯起義後,英國人正式接管了印度,連德里象徵性的莫臥爾王朝也不再需要了。而加爾各答是新的權力中心,也是經濟、文化中心。

大多數印度精英歡迎這舉動,明確的「印度民族意識」仍在昏睡中。這塊遼闊的大陸上,有著衆多的種族、宗教、語言、階層,他們彼此通商、交戰,卻從未具有共同意識。加爾各答人都知道自己屬於孟加拉語地區的一部分,至於更廣闊的印度屬性,則相當淡薄。

英國人到來的一個多世紀,這種意識逐漸甦醒。除去貿易、工業、鐵路、機關槍和壓迫,英國人也帶來了歐洲的思想:民族主義、自由主義、浪漫主義、啓蒙精神。一些殖民者還表現出對印度傳統的極大熱忱。東印度公司的威廉•瓊斯成立的「亞細亞研究會」,探討印度的文化、宗教、語言、歷史。瓊斯也是歐洲啓蒙運動的重要一員。

您已閱讀14%(400字),剩餘86%(24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