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限的結構並不總是合理的。例如中國的銀行系統對存款利率設置了上限,從而限制了儲戶的收入;對貸款利率設置了下限,從而導致了投資效率的低下與產能的過剩。兩者都需要改革,而且迫在眉睫。
在銳意改革的行長周小川的領導下,中國央行(PBoC)一貫強調需要推進利率的市場化改革。2004年至2008年間,中國央行取得了一些進展,取消了貸款利率上限與存款利率下限,同時鼓勵向監管不那麼嚴格的貨幣市場引進新的機構,推出新的工具。不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自由化的腳步停了下來——也許是與國家發改委(NDRC)對市場不那麼友好的派系發生衝突的結果。面對3月份高出預期的通膨數字,中國央行再次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應對措施證實,中國更願意調整銀行系統中貨幣的數量,而不是價格。自本輪緊縮週期於2010年1月啓動以來,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次數,已經是存貸款利率上調次數的兩倍還多。
允許存款利率上浮可以吸收過剩的資金,從而緩和通膨;此外,它還可以讓市場逐漸能夠將加息預期體現到價格中來。與此同時,放開貸款利率將讓銀行能夠就風險定價能力、而不是圍繞基準浮動的能力展開競爭。中國的銀行業發展得非常迅速:從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中國最大的10家銀行貸款總額平均成長了63%。現在它需要的是有智慧的成長。固定的存貸利差給了銀行一個「鐵飯碗」。現在該給它拿走了。
您已閱讀94%(570字),剩餘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