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

痛苦是一份禮物

精神分析學家葛洛斯:某些時候,我們都會努力壓制自己的痛苦情感,但當我們成功地做到麻木不仁的時侯,我們也失去了明白究竟是什麼讓自己痛苦、以及爲什麼痛苦的唯一途徑。

馬特(Matt)的父親打電話給我,因爲數週前馬特拿著一把未上膛的發令槍,指著一位正因其擾亂秩序而試圖拘捕他的警官。馬特目前涉嫌嚴重違反槍枝管理法,但他在獲得保釋後繼續恣意胡來。他違反保釋條件,出外與朋友們喝酒,有時好幾天不回家。他還與人打架。身爲教師的馬特父母開始接受一個前景:馬特可能會坐牢。

馬特的父母在馬特兩歲時領養了他。馬特的父親告訴我,據他了解,馬特幼時的生活是這樣的:馬特出生後不久,當時只有17歲的媽媽就帶著他離開了外祖父家,最初呆在一家緊急收容所,隨後就四處漂泊。馬特的媽媽是位癮君子,沒有能力照顧他。營養不良、體弱多病的馬特在1歲時被送進了兒童福利院。在被領養前,馬特曾經被寄養在幾個不同的家庭。從很小的時候起,馬特就是一個不易相處、脾氣倔強的孩子,正因如此,他的養父母決定不再領養其他孩子。

數天後馬特來看我。他大大咧咧地坐到我對面的椅子上,開始暢談起來。他向我說起,小區內有一對兄弟倆正想找他麻煩——這兩人曾用刀捅過他認識的某人。馬特的情況令人擔心,但聽著他的敘述,我開始注意到自己並沒有特別擔心的感覺。他的話音宏亮而清晰,但我發現自己很難聽進去。我很容易感到神思恍惚,不由自主地考慮起自己打算在午飯時間辦的一些雜事。事實上,每次我打起精神思索馬特的故事,就好像在夢裏爬山一樣。

您已閱讀33%(548字),剩餘67%(11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